朱 虹:文化软实力与中国梦
党的十九大明确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项重要任务。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经济、科技和军事等强大硬实力的支撑,更需要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等润物无声的软实力的积淀。国家富强要有文化产业的贡献,人民幸福必须具备精神生活的幸福。中国文化软实力凝结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核心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思想、精神文化内涵等方面,为中国梦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理论支撑和思想动力。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
文化软实力“形软实硬”、“柔软胜刚”。当前,要切实抓好文化生命力、文化凝聚力、文化竞争力、文化创造力、文化传播力建设,用文化软实力的如椽巨笔书写好中国梦的伟大篇章,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孔子像
永葆文化生命力
夯实中国梦的文化根基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在历史的变迁中,许多东西都灰飞烟灭,唯有文化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流传下来,成为永恒的印迹。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深深烙印着中华民族赓续五千多年的生命力,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基因和精神标识。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史,为什么每当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众志成城?为什么分裂割据总是走向统一?为什么历经贫弱最终却走向强盛?这都可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找到答案。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特质,所需要的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所强调的个人梦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联的担当,所主张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理念,等等,都是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元素。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这种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价值体系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海昏侯墓出土马蹄金
景德镇陶瓷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中华文化在与国外各种先进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中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和发展;另一方面,又由于西方文化意识的冲击,一些人在文化激流中徘徊不定,放弃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坚守,需要我们反思。要保持国家稳定和发展,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全面认识,深入挖掘和科学梳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必须培养开放包容的民族心态,自信地吸纳融汇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及其发展经验,不断赋予中华文化强大生机与活力;必须不断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能力,推进中华文化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的创新,保持中华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增强文化凝聚力
熔铸中国梦的价值内核
文化凝聚力来自于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一个社会有多种多样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现象,但是必须有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引领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基础,这就是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全社会的文化凝聚力所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今中国,每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地域等方面的区别,跨越阶层、行业、职业、利益等方面的差异,熔铸起实现中国梦须臾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的主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今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必然选择,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只有用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人心,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我们要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既包容各种思想观点的存在,又要让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成为时代最强音。
南昌市街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论证必要性,更要注重如何落到实处。要从团结、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高度来谋划和推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方略中,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融入到国民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中,用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必须坚持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从每一件小事抓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必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合力。
江西大学生志愿者与小学生共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愿景
提高文化竞争力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不仅能够发挥巨大的精神作用,而且能够通过与经济的融合,打造丰富多彩的产品,创造巨大财富,在物质层面提供强大支撑。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的联系正日趋密切,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利器,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地位和作用也更加突出。各国已把发展的目光转向了文化产业,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文化产业更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平均在10%以上。特别是美国,大规模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在世界文化消费市场上处处充斥着“好莱坞”、“迪士尼”、“CNN”等。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文化实力和竞争力还存在着明显差距,这与我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相适应。
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
提高文化竞争力,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基点,积极转变文化行政部门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推动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机制。要推动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按照“非禁即入”原则,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公平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对接。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南昌万达文化旅游城
提高文化竞争力,要积极引导产业方向,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体育、物流、节庆、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文化产业内涵,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提高文化产业附加值。要积极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大力培育发展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出版、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快出版发行、印刷复制、电影电视、文化演艺等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强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提升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切实使文化产业做大总量、做优质量。
建军大业
激发文化创造力
让文化精品像泉水一样喷涌
与其他物质生产相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创新和创造。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正是文化的创造力推动了文化自身的超越与突破。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重要转型时期,人的现代化素质的建构、和谐社会的建构以及世界文化强国的建构,都离不开文化创造力的现实生成。可以说,文化创造力的不断增强必将增强中国文化国力和国家软实力,对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人文圣山——庐山
激发文化创造力,要始终着眼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强调出新出奇、求变求活,让人们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产生奇思妙想、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在文化产品和文艺作品上,就是要创造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人民群众欢迎,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无愧于民族历史、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同时,要积极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婺源篁岭晒秋民俗文化
文化产品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文化创造力不能通过大工业生产模式批量产生,而是要通过激发文化主体的创造潜能来实现。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通过推动文化创新,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推进文化创新的积极性,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流涌,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要进一步优化环境,大力挖掘蕴藏在人民群众内部的文化创造热情。尤其是要为文化领军人才发挥个人智慧、展示个人独特才能提供广阔舞台,提供良好的创作条件,把他们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出来,切实形成一个使各方面创新人才和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
道教文化
提升文化传播力,
扩大中国梦的世界影响
在全球不同地域文化不断交流、对话、博弈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价值理念、发展道路、国民素质、国家形象等能不能在国际上有影响力,能不能赢得更多的国际认同,能不能占领世界文化高地,文化传播力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历史上,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制度文明和艺术文化等曾经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产生过强大影响力。我们的儒释道思想和文字在东南亚形成了汉文化圈,我们的瓷器、丝绸和四大发明,对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承载和肩负着更大的国际期待和国际责任,我们更有能力、有底气,通过提高国际传播力来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传播当代中国的正面形象,世界也需要在新的历史高度上重新了解中国。
牡丹亭·游园惊梦
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要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中国文化产品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覆盖率,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吸收外来成果,缩小文化贸易逆差。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文化资源匮乏,但它吸纳并整合各国文化的精华,经过美国式的加工改造,变身为充斥着美国价值理念的好莱坞影视作品,建立了一个“美妙而虚幻的美国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事实证明,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要发挥多种力量的积极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以国际认同的话语体系传播我们的声音,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广度和深度。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通过“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教育,举办中国“文化年”、“文化节”、各种国际文化学术论坛等活动,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想和旗帜,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融合到文化产品之中,通过优秀图书、戏剧、歌舞和影视作品、新闻资讯等不同文化表现形式,推动反映当代中国的文化标志、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强国际舆论引导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让更多的文化产品通过商业渠道走出国门,扩大国际文化市场占有率,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编辑:邓勤
出品:江西省旅发委市场处
投稿邮箱:jxtaxwzx@163.com
更多精彩